“税”中文章出真金_青岛保税港区 
青岛保税港区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公共服务 >

“税”中文章出真金

时间:2010-10-08 23:37来源:未知 点击:

       2008年,以青岛保税区、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区升级形成的前湾保税港区,获国务院批复设立。经过近两年的筹备,8月1日,保税港区一期仓储业务启动,标志青岛保税港区正式运营。
       保税港区被称为“特区中的特区”,享有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各项优惠政策。这组采访札记借助剖析典型案例的方式,以期让更多部门、企业对保税港区有深入了解,用足用活用好优惠政策,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
       东营的一家机电公司,几年前把生意做到了美国,其中有一笔大单,每年出口总额就高达1亿多美元。
         就在欢欣鼓舞之时,美方的附加条件却让企业犯了难:必须等设备全部安装调试成功后才肯付款。这个周期长达数月,积压了大笔资金不说,最要命的是,按海关规定,发货180天后无法进行外汇核销,13% 的出口退税就算“泡了汤”。这对于企业来说,几乎没了赚头。就在犯难之时,恰巧碰到青岛保税区招商人员在当地开展保税物流政策宣讲,开了眼界的企业负责人赶忙上前讨教。招商人员利用相关政策,为其设计了一套方案:企业在保税港区内注册成立另一家分支企业,出口时先将产品卖到这家分支企业,待美元结算完毕,企业即可实现退税。算下来,1亿美元的13% ,等于每年多了1亿人民币的纯利。
        一个环节能产生这么大效益,依靠的就是保税港区“入区退税”的特殊政策:货物一旦从国内到园区,出口商即有权申请退税,从而改变了现行的“离境退税”方式。可别小瞧这一项功能,每年好几千家外贸企业从中获益:从前,为了获得退税,这些加工贸易公司只能先将货物出口到香港日韩,然后再进口卖给国内的下游企业,形成了被戏称为“境外一日游”的奇特现象。不消说,这样“倒腾”,企业物流成本会大大增加,而利用入区退税,只需在保税港区内车对车倒倒货,就可万事大吉。算笔细账,每个集装箱的物流成本可降低350元,缩短供货时间3至7天,以青岛港现有外贸集装箱吞量计,每年为企业节省了14.7亿元。
        不只是入区退税这一点,针对不同情况,保税港区“保税免税”的政策优势多着呢:青岛保税港区内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,从事的是大豆等农产品的转口贸易,业务遍布全球。操作中,在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低时,大量买进,待价格高后再出货,同时还可以按客户需求进行配货或简单加工。这些过程中,因为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,所以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运作。
        另有一家做橡胶生意的企业,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橡胶市场跌入低谷时,趁机进口了几万吨囤在保税区内。来年市场回暖,每吨涨了五六百美元,赚得盆满钵满。如此丰厚利润,企业的眼光不可否认,但没有“保税免税”这一块“打底儿”,企业还真未必就敢出手,即使得手了,利润也要大打折扣。所以说,保税港区,顾名思义,最大的文章就在“税”上,用得好,就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。毫不夸张地说,我省所有企业,只要涉及到转口贸易,都应该脑子里多根弦,先问问保税港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。这儿林林总总的保税免税政策,就像一个聚宝盆,说不定哪个环节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“大便宜”。 


 

(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请以港区实时政策为准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